某程度上,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港孩。小時候拉著爸爸的手,路經琴行的櫥窗,瞥上一件黑白相間的發聲玩具,聽著高大俊朗的「鋼琴哥哥」彈奏一曲,那純熟優雅的觸鍵織出圓渾悠揚的調子,我怦然心動了。那時候才不過四歲的我,擺出一副撒嬌的樣子,央求爸媽讓我學琴。從左右手交替彈奏八個Middle C的曲子開始,進而練習Children’s Pieces的貝多芬《給愛麗絲》,巴哈前奏曲和賦格曲,莫扎特的奏鳴曲,蕭邦的夜曲;這條路並不孤獨,多少習琴的你她他都曾走過。
今天,請容許我蘸點安迪風的墨水,為這件大部分港孩年少便接觸的樂器添上幾分從歲月流轉下提煉出來的浪漫情懷。我獨愛蕭邦大概於1838年作成的《雨點》前奏曲(Prelude “Raindrops”, Op. 28 No. 15),為大家點播我個人最愛的亞根廷藉女鋼琴家Martha Argerich灌錄的版本 – 聽其妙繹,寫我深情。
謝謝175年前在蕭邦的天空下過的一場雨水,讓活在175年後的我找到心坎深處的一片澄淨。
如果小提琴的哀怨能撥弄回憶深林的婆娑魅影
如果大提琴的沉鬱能顫動心湖深處的陳年故思
那麼
鋼琴的小木鎚敲落鋼絲弦灑墜一泓清澈
猶若熱帶雨林清晨的一陣甘霖
仿如芭蕾舞者般
在陰霾連里的靜默上
編出一條披著晨㬢的羊腸小徑
劃破教人納悶的愁緒曼妙琴音凝結在十根纖指的指尖
在黑白的琴鍵上揉搓過去
拈來一層似雨若淚的水氣
持音踏板送來如濃霧般縈燒不散的和弦
守住良久欲語還休的片刻
滲出深秋幽幽的悲涼輕描淡寫
難削舊夢不再的可惜
輕彈淺奏
不減直錐心弦的共鳴如雨滴般的琴音
是情感在避靜處細細啜泣的聲音
有話想說嗎? Anything you'd like to 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