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學之道,在明變遷

Updated: Apr 7, 2023

9月2日,祝各位有幸上學去的同學們,開學日快樂。

作為香港大學舊生,上周六,也就是開學前兩天,我應母校香港大學的邀請,回到陸佑堂及文學院大樓跟一班「新鮮人 (Freshman) 」見面,吃一頓 High Table Luncheon ,重溫一份染滿舊派英式學府色彩的港大傳統文化。午飯主題是 Metamorphosis ,後續的小組對話節目的思考重點在於一個大學生長遠對香港專上教育能夠作出可持續貢獻。我佩服港大 CEDARS 籌辦了這場 Peer Connect 的活動,讓一班「新鮮人」結識新朋友之餘,同時啟發他們以新思維思考大學之道。


什麼是新思維?讓我們先定義思維是什麼。節錄維基中文網的定義:

思維是人腦對現實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加工形式,以內隱或外隱的語言或動作表現出來。思維是由複雜的腦機制所賦予的。思維對客觀的關係、聯繫進行著多層加工,揭露事物內在的、本質的特徵,是認識的高級形式。


很不錯的一個定義,擴闊運用到「新思維」上,「新思維」就是(1)我們每天吸收新資訊及事物後,(2)分析它們之間可實可幻的關係,(3)揭示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萬物萬事不斷變形/變質 (Metamorphosis) 的本質。


我認為大學生最需要拿捏、了解及接受的, 大概是「變化 (Change) 」的概念。變化,可快可慢,可有形可無形。變形/變質是變化的其中一種。接受變化是永恆,是否代表我們否定真理的不變性?我必須說,我是相對論的信徒,我認為世上沒有真理,真理是某一時間點上一撮人共同相信的事物而已。人類及科學發展的漫長路途上,實在有太多例子說明人類如何在確立新思維後,改變並推翻曾普遍視為「真理」的觀念。伽俐略推翻地球中心論便是一個經典例子。古人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今日的大學之道,我認為是「在明變遷」。

我在香港大學的日子,深受校訓「明德格物」所濡。「明德」是一種賢能之士該抱有的德性,以達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境界,「格物」是以求知求學以追尋「明德」精神的途徑。不諱言,這理念依舊是我的理想。然而,存活在今日矛盾、競爭及衝突交錯,真理、真相及至善混淆的社會,追尋「明德」之境的同時,必須同時明白及擁抱變遷。這樣的話,堅持信念不會變成閉門造車,唱「明德」之調不會流於與現實脫節。


末需提及終身學習,腦袋是我的書包,社會是我的大學,我今天是這樣揹著書包上學去的。個人覺得,大學生長遠對香港專上教育能夠作出的可持續貢獻,在於一生不棄求學精神,吸取各方最新資訊以明變遷, 整合萬變綻放新思維來待人處事,以崇明德。


First published on TheHouseNews.com


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