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nty Fung

羅拔柏加皇朝的去向


Robert_Parker_portrait_600x0

論葡萄酒界最具影響力的酒評家,羅拔柏加(Robert Parker)這個名字不可不提。敢打賭隨便打開任何一家葡萄酒商的酒單,必定有幾款葡萄酒是因為柏加打的分數夠高才拿貨的。酒評用上100分制也是由先生創先河,短短四十年間已成為現時最流行的分數制度。瀏覽全球頂尖酒評家的網頁,不難找到字體刻意放大的字句,強調酒評人為避免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壓根不涉足任何與葡萄酒買賣有關係的業務。最後一點聽來蠻有道理,然而這個規矩還是由柏加先生發揚光大。先生於1984年開始全職評酒前,前身為律師,還真的是一生人一瓶酒都沒賣過,一保冰清玉潔的身份。

近日先生對外宣佈了數項重要消息。首先,先生將退任其先於1975年創辦,於1979年正式易名為Wine Advocate的收費葡萄酒會訊的總編輯一職。繼續編輯工作的是駐星加坡的Wine Advocate特約專員Lisa Perrotti-Brown MW。柏加將留任公司總裁一職,繼續為他至愛的酒區法國波爾多及隆河區的葡萄酒寫酒評及打分。更教人愕然的是,他打算把位於美國,離他家不過一個路口的公司總部移到半個地球以外的新加坡。先生把公司賣給一班不知名且毫無葡萄酒背景的新加坡資訊科技「年輕才俊」的決定讓大家議論紛紛。據說這夥年青有為的創業家向先生呈上了一個不得了的商業計劃書。一直走「零廣告」路線的erobertparker.com 也會開始接受與葡萄酒買賣無關的商業客戶於站內刊登廣告。

此三大舉動燃起柏加皇朝是否終結之談。一個皇朝是否終結,不獨看君王其人在不在,還得看他的精神及理念是否就此斷絕。路透社博客Felix Salmon指,Robert Parker is the Wine Advocate,他的淡出代表Wine Advocate名存實亡。華爾街日報的Lettie Teague跟柏加關係稔熟,大家一直關注她對於柏加動向的報導,她只以far-reaching和shake-up二詞形容柏加最近的舉動。柏加是否希望淡化自己在Wine Advocate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從以逐步讓這個34歲的刊物慢慢得以在「可能沒有柏加」的情況下自主自立,答案尚待揭曉。

先生欲把亞洲業務擴張,且更有效地滲入亞洲市場之用心顯而易見。然而,亞洲市場的葡萄酒熱,實在不是先生一舉遷移總部或於亞洲多聘請一位估計會駐中國的特約記者,便能把皇朝版圖擴展到這塊炙手可熱的新大陸。要知道這片新大陸不論在流通語言及市場成熟度上都存在很大差異。當然,葡萄酒圈中人大多能操英語,但先生要打進的市場,估計不是那一班少數可能早已成為柏加網會員的亞裔葡萄酒愛好者,而是一眾急速增加的年輕亞洲葡萄酒愛好者。

erobertparker.com未來會增加對來自亞洲酒區如中國, 泰國等的葡萄酒的評論及報導的篇幅。這類內容對於其大部份居於美國的5萬名付費會員的吸引度有限,畢竟大部分亞洲酒區葡萄酒要麼並未外銷到美國,要麼性價遜於當地葡萄酒。假如篇幅是給亞洲讀者看的話,語言將大大減少訊息流通度。再者,大部分亞洲發展中葡萄酒市場,例如中國,現正經歴「春秋戰國」,每個省市自成一個小市場,有自已己的葡萄酒媒介,近如北京跟上海,兩地最具影響力的葡萄酒雜誌、專家及圈子已全然不同。柏加先生及其團隊只聘請一位駐中國的特約記者,掛柏加之名負責評論亞洲葡萄酒,是否便可以有效強化柏加評分在亞洲區的影響力,且滲入更廣闊的愛好者圈子?

改朝換代,乃天經地義之事。長江後浪推前浪,總有青出於藍者。羅拔柏加言退之意不止見於今時,過往數年不時興起「誰是羅拔柏加的繼任人」的討論。說實話,誰喜歡做「翻版羅拔柏加」呢,能真正媲美先生成就的人絕對不是一位會存活在前人影子的人。假如酒評家這一行業,尤如大律師一樣,因著重個人素質而無法有效傳承的話,那便讓Wine Advocate像火鳳凰般於自焚的光芒中與前生告別好了,讓柏加為酒界帶來的評分標準,酒評制度及影響,重生於後世有能之士的思維及酒評方式中吧。

參考資料: 華爾街日報Lettie Teague 12月10日:Big Shake-up at Robert Parker’s Wine Advocate 路透社博客Felix Simon 12月10日:The Robert Parker Bombshell

分享|Share




1 view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