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醒酒與女人

Anty Fung

rhonewines2_600x0

投身葡萄酒行業以來,被問到如何醒酒的次數比我醒酒的次數更多。「什麼時候需要醒酒?」「這酒需要醒多久?」 參考了不少酒評家的建議,結論是醒酒乃一杖憑經驗的事,根據葡萄酒的年齡,釀造風格,個人口味等決定。這個答案難免有點官腔,答罷會給人扔雞蛋蕃茄的。所以,我決定不答為妙,遇見是男的問人,我喜歡反問: 「你喜歡怎樣脱掉女人的衣服?」 這問題往往教男性友人面帶靦腆,大家大抵不明白我幹嘛口出狂言,問非所答。

我請大家先讀一下醒酒的官方定義 (來自Jancis Robinson MW的權威傑作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ine) :醒酒是一個具爭議性的侍酒步驟,醒酒與否,適隨尊便。醒酒的過程就是把酒從瓶子裏倒進一個叫醒酒器的容器。醒酒最明顯的原因是把酒中殘渣隔掉,另一個傳統原因是醒酒增加紅酒與空氣接觸的機會,加快葡萄酒聞香的發展。

再讀一下我這略帶粗鄙,重新包裝的版本:醒酒跟脫女人衣服一樣,脫還是不脫,適隨尊便。過程包括把女人身穿的衣服脫下,過渡至一個更親密,甚至赤祼的邂逅。脫衣最明顯的原因是把分散注意力的雲裳秀絹去掉,另一個傳統原因是脫衣增加女人和自己身體接觸的機會,促進親密感情的發展。

也許你會問,這麼有道理的事情何來有爭議的餘地?很簡單,有些酒經醒酒後可能氧化,什或較精緻幼細者酒體會因而頓變渙散。這跟有些女人,強行把她的衣服脫掉,她還沒準備好這樣的事情發展,不單毫不浪漫,反而變得尷尬疏離。所以,並不是所有葡萄酒都該醒酒的,就如女人衣服也不是隨便去脫的。

跟心中女神共度春宵,什麼時候脫,如何脫,什至脫不脫,這可沒有既定法則。你大抵會看那女人的身材及她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再平衡個人的性格喜好及審美感。說到底,此乃一杖憑經驗的事。跟柯德莉夏萍約會,迷人的little black dress,神聖不可侵犯的古典美,教人賞心悦目,細看一個晚上也不膩悶,恰像勃艮地黑皮諾般。傍晚剛剛邂逅,幽幽淡香,輕晃下還是有點拒人千里的感覺。待兩小時後,相對久了終於感受到一點花菓混搭的鮮美。再等一下吧,時鐘快敲十二點的時候,她用深澻的眼眸看著你,把心底最原始的性情表露出來。等了六個小時,每小時都略帶不同,最後美人投懷送抱。不動即動的大智慧,盡現於微時。

有時候,光等的話,可能數句鐘後酒風依舊緊閉,聞香上除了一點橡木味外,菓香乏善可陳。著名美國酒評家Robert Parker指這情況常見於裝瓶後只有12至18個月的年輕葡萄酒。如果是這樣的話,帶點紳士風度推波助瀾,也未必百害而無一利。年輕羞澀的女孩子含苞待放,溫柔的在適當時候誘導她把真性情顯露出來,也去掉一點像酒中丹寧般的瀝澀,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葡萄酒酒齡越高,越容易氧化,醒酒這步驟可免則免。這不正是不脫才好看,不該脫就別脫了的道理嗎?我深信品味男女也深諳點到即止之道。另一個情況就是那女生風情萬種,千里外都嗅到她的豔冶。她都穿得不多了,用不上十來分鐘可看的都看完。新世界平易近人的酒風,比如來自智利或澳洲質素中上的葡萄酒,基本上都不用醒酒。

現代法國釀酒技術之父Professor Peynaud這樣說:假如你需要醒酒,最好在喝前才醒酒﹣不要提前醒酒。醒酒會加快葡萄酒氧化的速度,醒酒過度的話,葡萄酒會喪失聞香,而且是無法「起死回生」的。我也來以我的風格來演繹一遍:如果你要脫掉她的衣服,最好在溫存前才脫。一早脫光了人家可會「冷親」的,那身子冷人便虛弱了,狀態就不好了。

醒酒跟脫衣一樣總帶點爭議性,如何拿捏就看經驗,看喜好。我是個喜歡純美的人,還是喜歡美酒在我面前慢慢把華服一層層解下,我只看不動。然而,我是香港人,有時候還是趕時間的,那就沒法啦,只好動手輕解羅裳,一敝嫣紅風采。

分享|Share




4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